查看原文
其他

【年·传承】我的手艺叫“非遗”

HEBRTS 知河北 2020-09-03

年·传承

大年初二

远嫁的你

回娘家了吗?

这大概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刻

这一天

许久不见的娘家人

都要聚在一起

聊聊闲话 诉诉家常



正是年味正浓的时候

拉上兄弟姐妹

一起串串集市 赶赶庙会

更是高兴不已


吹糖人的 玩杂技的

剪窗花的 耍中幡的

晚上出门兴许还能看到打树花的

——漫天的火花 飞舞开来

既惊险又震撼


每到春节如约“相见”的表演

司空见惯的好似每年一见的老朋友

这些深藏于民间的“手艺”

让河北的年味个性十足




“吹”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藁城西辛庄吹糖技艺



都说孩童对老手艺100%绝缘

唯独这门绝技深得童心

有它出现的地方

便是孩童围拢的焦点

这门手艺也独具

勾起儿时回忆的魔力

民间俗称“吹糖人”


铜瓢 木箱 竹签子

火炉 锯末 麦芽糖(糖稀)

这几样家伙什儿一摆

任何地方都能成为舞台

锯末作为燃料用火炉加热糖稀

糖稀经过加热

达到一定温度便可吹制糖人



吹糖艺术可追溯至明代

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藁城西辛庄的吹糖技艺

至今也有150多年历史

西辛庄又被称为糖人庄

兴盛时有97个吹糖艺人



如今手艺人马青旺年近半百

坚守传统 也敢于创新

甚至吹糖还加入了表演的成分

还不时被邀至国外表演吹糖技艺



藁城西辛庄吹糖技艺于2009年

入选河北省第三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马青旺成为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马青旺终自成一派 小有名气

坚守 传承 创新 

让“吹糖”这门老手艺

焕发出了新生命




藏在河北小山村的国家级非遗

——“抡花”



远在承德滦平的大店子村

春节期间一直沿袭着一种

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

祭祀“火神”的仪式——“抡花”



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

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免于火灾而祭祀“火神”

300年前人们已开始研究

抡花技艺

任时代如何变迁

这一技艺薪火不绝



“抡花”又叫“甩花”

锅铁、木炭、花筒、花架

“抡花”绽放 

恰似一个倒扣的金钵

流光溢彩 景象壮观



抡花

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民俗项目

2012年省政府批准为第四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4年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梁志福是“抡花”表演的传承人

13岁开始学习抡花制作和表演

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抡花没有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式微

正是因为这些守艺人的传承与发扬

才让我们得以继续见到这些

“老祖宗留下来的,美好的事物。”




火舞流光不夜天

——“打树花”



它有着秒杀一切现代烟花的

淳朴和炙热

它可能是你见过最刺激最震撼的

民俗表演

在张家口蔚县暖泉镇

一场完全不落俗套的表演

“打树花”

在这里上演





这场颇具特色古老节日社火

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相传当年暖泉镇的打铁匠人

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

得到灵感

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城墙上

好似烟花盛开

用这种特别的“烟花”

迎接新春的到来



一件羊皮袄反穿

一顶旧草帽打湿

一个外干内湿的柳木勺

加上超乎常人的勇气、毅力

便能完成世上温度最高的表演绝技

当超过1600℃铁水泼洒到城墙上

瞬间炸出无数朵金色的“花雨”

一勺又接一勺

瞬间如白昼一般

照亮整个夜空


不论摄像机拍得多好,在电视上看“打树花”,远不如现场看震撼人心。


先前打树花

只是村民欢庆新年的一种仪式

一度濒临失传

2013年时 

蔚县的“打花师”只有3人

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

蔚县有了室内“打树花”

的表演场所

白天照样能“打树花”

掌握这门手艺的人也开始增多



蔚县抓住冬奥会为契机

深挖民俗文化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打树花”曾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这门老手艺开始从濒临失传

成为了一门火热的营生




不是“剪”出来的世界非遗

——蔚县剪纸



过春节 贴窗花

剪纸起源于窗花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

非常普及的一种工艺

国内众多地方都有“剪窗花”的习俗

在众多的剪纸艺术中

以阴刻为主的河北蔚县剪纸

最为有名



蔚县剪纸俗称蔚县窗花

在清光绪年代之前

蔚县剪纸和其他地方剪纸一样

都是单色剪纸用剪刀剪

在清代光绪年间后

手艺人将剪纸改成了刀刻

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

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

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

成就来如今蔚县剪纸的模样



和剪子相比

刀刻有一次可加工

多个剪纸图案的优势

并且能够完美刻画其细部

最令人赞叹当属“拉胡须”刀工技法

刻制人物的胡须和毛发要求

根根细微

不能有丝毫的差池

如刻断一根则全盘作废



世界剪纸看中国 

中国剪纸看蔚县

早在2006年蔚县剪纸以剪纸项

首位的身份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蔚县剪纸又名列

中国剪纸之首

入选世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名声在外的蔚县剪纸

如今走上了产业化发展路子

新华网2017年数据显示 

蔚县剪纸从业人员3.8万人

全年生产剪纸600多万套 

年产值2亿多元



蔚县剪纸略成规模之后

中国剪纸艺术节

依托南张庄村打造“剪纸小镇”

剪纸特色小学、剪纸职业学校

甚至描写蔚县剪纸题材电影

纷纷出现


(2014年首部描写

蔚县剪纸电影《窗花》上映)


鲜活的蔚县剪纸

正在生产性保护中得以延续

独具魅力的蔚县剪纸

也必将在世人面前大放光彩




这个春节 这些非遗项目

同样也不容错过……


硬核派美食

硬核派美食

硬核派美食

常山战鼓






新年到 

战鼓敲

以声势浩大 

振奋豪迈著称的常山战鼓

凭借铿锵有力的鼓声

催人奋进


令人产生一种心齐志坚

所向披靡的雄壮感


 

常山战鼓历史悠久

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 

至明代已盛行于民间 

因创始于常山郡(又称正定)

故而得“常山战鼓”之名 

2008年6月

常山战鼓被选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硬核派美食

硬核派美食

硬核派美食

易县摆字龙灯






13节龙身追逐着龙珠飞腾跳跃

巨龙忽而高耸 似飞冲云端

忽而低下 像入海破浪 蜿蜒腾挪

摆出"年年大吉、岁岁平安"等

吉祥祝福的词句



易县“摆字龙灯”始于清朝

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2008年入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把这一非遗项目发扬光大

易县摆字龙灯不断传承创新

从单龙表演变为两条龙

还成立了专业的“龙之梦”表演队

每年演出近百场




硬核派美食

硬核派美食

硬核派美食

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起源于明清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而庄旺拉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流派

相传一个富家小姐

爱上了贫苦的卖货郎

两人出逃至井陉庄旺村

背着货郎架 拿着扇子 手绢

边走边跳边卖货

从此就有了庄旺拉花



井陉拉花属于北方秧歌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

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

扭起来舞姿优美 独具韵味




硬核派美食

硬核派美食

硬核派美食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






一人顶两人 难解又难分

自己摔自己 底下定乾坤

表演者身绑道具蹲在地上

两只胳膊扮演对方的双腿

看上去就像两个人在摔跤

伴着鼓乐表演者手足并舞

抡、转、翻、摔……

形象逼真 动作诙谐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形成于清末

据说是由康熙选用

武士制服鳌拜的故事演变而来

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二贵摔跤对道具造型和

表演者的体力 

技巧要求都非常高

历经传承演变

如今单人表演也演变出

多人和群体表演

2008年“隆化满族二贵摔跤”入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硬核派美食

硬核派美食

硬核派美食

香河中幡






十余米高、几十斤重的中幡

在表演者身体各部位上下飞舞

交替腾挪

惊险动作连连不断

但始终幡不离身竿不落地



中幡起源于隋唐 

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因动作惊险 观赏性强

在民间花会中独树一帜

2008年安头屯中幡

成功入选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幡表演有自己的套路

有起幡托塔、大小金钩、

就地十八滚等

100多个固定招数




河北域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超过600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超过100项

在我国有许多民间手艺人

以匠人的精神

传承着中国传统的手艺绝活

正是这种传承与坚守

才让更多的技艺在世人面前

继续大放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奇迹

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延续着文化的血脉

每门手艺的练成

都不是一朝一夕 一蹴而就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择一业 忠一生

感谢这些传承者们

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


一手地道的绝活

一场值得叫好的表演

在大呼过瘾中

释放心怀 遇见新喜





热门文章:

编辑:吕海坡、杨彩云、王来淮

主编:张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